“红牛”,功能饮品里的领军者,已经不是第一次遭遇“添加门”。或许,针对功能饮品的质疑与争论还会延续,但无论结果如何,消费大众都有权知晓:功能饮品“功”由何生?“能”出何处?何人能“饮”?何时能“品”?毫无疑问,质量与安全,是现代社会生活与市场经济行为的最基本的价值尺度与精神需求。 方兴未艾、鏖战正酣的功能饮品,能否别再瞎忽悠,诚实些,再诚实些?
红牛“添加门”缘起可卡因
“困了累了喝红牛”。
最近,却该轮到“红牛”自己“累了”。
一段时间以来,国外产的“红牛”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检出“可卡因”,被勒令下架停销,国内舆论顿时风生水起。
据德新社5月23日报道,德国食品安全部门负责人屈恩勒称,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官方的健康研究所在对“红牛”可乐化验后证实这种饮料含微量古柯碱(即可卡因)。此后,德国各州的食品健康研究所也均证实了这一检验结果。
中国台湾地区有关部门5月28日抽验从奥地利进口的“红牛”,发现该饮料每升含有0.03微克可卡因。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6月1日表示,早前送交政府化验所化验的“红牛可乐”、“红牛无糖配方”、“红牛能量饮料”,发现微量可卡因,每公升含量0.1~0.3微克。
6月5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对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牛公司”)在北京、湖北和海南3家生产企业使用的进口原料进行了可卡因专项检测,均未检出可卡因。
同时,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部署,对海南红牛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5个批次的“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进行了检测,均未检出可卡因。
与媒体和公众的强烈反应相对比,国产“红牛”方除了引用国家质检总局的通报外,几乎未做任何回应。记者联系“红牛”采访时,红牛公司总机工作人员拒绝了记者采访的要求,同时拒绝提供任何联系方式。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红牛公司法务部一位吕姓先生,吕先生以非本职工作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尽管“可卡因”阴影因国家质检总局通报逐渐烟消云散,但是,国产“红牛”的配料仍旧难以打消集结在公众心头的疑虑。国产“红牛”产品使用的部分配料则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所在。
“渴了累了,青少年少喝
‘红牛’和可乐!”
在中国大陆,记者调查得知,市面上销售的国产“红牛”主要有标称“维生素功能饮料”(以下简称“金罐”)和“维生素功能饮料(牛磺酸强化型)”(以下简称“蓝罐”)两种。
最近,喜爱户外登山、滑雪等项目的绿野驴友“玲珑”惊喜地发现,在绿野info户外网站参加登山活动,就能免费得到一罐零售价5.5元的金罐装“红牛”。
自2008年以来,每周参与获得绿野info认证为“牛线”活动的驴友均能免费得到一罐金罐装“红牛”。据绿野info网站介绍,这是由绿野发起,红牛公司全程赞助的“红遍绿野、牛气冲天”大型免费赠饮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活动吸引了北京及周边地区众多驴友参加。
“免费固然不错,不过含有咖啡因我就不喜欢了,”“玲珑”说,“咖啡因喝多了不好。”
金罐每罐(250ml)咖啡因标注含量为50mg。蓝罐每罐(250ml)咖啡因标注含量为不少于32.5mg。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心理科学科带头人兼青少年成瘾治疗中心主任何日辉近日在博客中大声疾呼:“渴了累了,青少年少喝‘红牛’和可乐!”
何日辉介绍说:“我们曾收治过5例可乐成瘾和2例‘红牛’成瘾的案例,严重者甚至出现精神障碍,包括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症状。而且大量服用咖啡因还会减少钙的吸收,影响到青少年的身体发育。此外,人体服用大量咖啡因还可以提高性冲动,我们收治的性爱成瘾者阿东在18岁左右的时候就曾经近两年每天服用‘红牛’10瓶左右,是阿东性冲动非常强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何日辉指出,“红牛”含有的咖啡因含量太高,但是并没有在包装上明确声明,长期大剂量饮用可能导致成瘾。可乐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现在青少年经常大剂量饮用可乐,但是可乐的包装上并没有针对长期大剂量饮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做声明,或者提醒青少年不宜长期大量饮用可乐。当然,成瘾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实际上,每日大剂量(200mg以上)服用咖啡因(“红牛”金罐为4罐,可乐为2升,这是对于成人而言;对于青少年而言,耐受的量更低)可引起急躁、紧张、震颤、失眠和头痛等症状,长期服用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以及成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