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李培刚
一夜成名后,包括众多患者在内的很多人希望联系到这位“神医”,
但他却隐身遁迹了
■苏枫 本刊记者/许荻晔
央视《面对面》让“神医”李培刚一夜成名。
寻找李培刚的除了媒体,还有众多渴盼得到治疗的患者。 一位患者网上留言:“我在人生起步的年龄却遭遇了车祸,腰椎损伤,双下肢瘫痪”,希望“能够尽早地接受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但让患者们焦急的是,在节目之后李培刚似乎变成了“隐身人”。
6月16日,央视网的《面对面》官方频道首页上出现了一封《李培刚致广大网友公开信》,称“李培刚医学新疗法系列丛书已于近日由中国出版集团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不久就会面市。治疗和锻炼方法相关节目也将陆续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播出。目前,由于本人能力和精力均有限,暂时还无法满足众多患者朋友的热切要求。在此,深表歉意。”
该公开信的末尾留下了一个电子信箱和电话。电话打过去,语音提示说:“感谢你致电李培刚医学新疗法咨询热线,请将问题发至peigangli@gmail.com(重复了公开信留的那个电子信箱)。”(后经查证,该号码属于宣亚国际传播集团的公关部门。)
三天之后,央视《面对面》官网上,《李培刚:突破与创新》的节目视频和公开信都不见了。
6月22日,李培刚突然接受人民网科技频道专访,称自己“没有失踪”:《面对面》播出后压力很大,“连日来昼夜无眠”,自己一个人帮不了那么多患者,所以“一直在写书”,写完书才会考虑继续接诊患者。
随后李培刚又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
焦急或愤怒的网友们把李培刚称为“李躲躲”,在网络上开展声势浩大的“寻找李培刚”行动。《新世纪周刊》也开始了徒劳的寻找。
宣亚国际传播集团
李培刚于2008年9月5日主讲第二期“宣亚大讲堂”。宣亚国际的官网上,有一篇专门介绍李的文章,标题为《李培刚教授:新医学、新疗法》。文中提到:“此次主讲嘉宾李培刚教授是位‘医学奇才’,他在海内外创造了许许多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医学奇迹,仅用手推把捏就能拯救被医学权威认定终身残疾瘫痪的病人。他颠覆了传统西方医学,创新了医学诊疗的观念,为中外医学领域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冲击。”
人力资源部的孙先生对《新世纪周刊》说:“讲堂是一个针对公司内部员工的综合素质讲座,不对社会公开。当时请李培刚来做讲座的时候我还没来公司,所以不了解为什么请他,我估计是出于对员工健康方面的重视。当时负责的人也已经离职了。请来的专家与公司并没有合作关系,也就是作一次讲座。至于李培刚为什么留我们公司的电话,这就不是我们公司方面能回答的了。”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新世纪周刊》找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室,希望通过“李培刚医学新疗法系列丛书”的责任编辑,找到李培刚。总编室工作人员耐心地在出版社内部系统查询两次,没有查到该套丛书的任何信息。一位女工作人员说:“可能是因为还没有正式出版,没有书号,现在查不到书,也查不到作者和责任编辑的信息。”
中国医师协会
2008年3月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栏目《共同关注》中对李培刚的介绍是“中国医师协会主任医师”。《面对面》的旁白也说过,“我们刚才看到的用手治疗的方法,叫李培刚医学新疗法,是2003年中国医师协会命名的。流传于网络的一篇发表于2008年3月的文章《关于“骨伤科疾病新手法治疗技术”的推广》中,李培刚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单位:中国医师协会事业发展部,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
记者来到东四西大街46号,却发现该地址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大院,门口的保安说李只是在里面租了一个办公室,两年前就搬走了。“这几天有好多人来找他哪!这里根本没有什么医师协会,找医师协会的话你去看那个地址吧。”循着保安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大门上贴着一张李培刚的公开信,并另附有中国医师协会在东直门的具体地址。
6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东直门外新中街的中国医师协会事业发展部。协会位于一座老楼的顶层,玻璃门上贴着李培刚的公开信,事业发展部办公室的白板上也贴了两张。
《面对面》播出后,事业发展部每天都会接到很多“莫名其妙的人”打来的电话,使《新世纪周刊》采访的这位男领导不胜其烦。该领导皱着眉头说:“他不是我们的员工。他参加各种活动、上电视,我们都不清楚。我都两年没见过他了,现在我们也在找他,但找不到他。我们也想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看墙上贴的李的公开信,我们也是在网上下载的。”
“我们大概是从五年前开始合作的,到两年多以前停止合作。合作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因为李经常出国,他没有培训过任何一位基层医生。所谓那个‘十年百项’项目的‘推广’,就是培训基层医生。他没做任何工作,就是说,跟我们实际没合作成。当时负责这个项目的领导早就不在协会工作了,好像去广东了。”
国家男篮
在2008年12月央视体育频道播出的《人在奥运年》中,时任男篮领队白喜林代表国家篮协向李颁发了荣誉证书,该证书称李是“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队医”。
前国家男篮领队白喜林向《新世纪周刊》表示,他现在已经不在国家队,具体情况他不清楚,也不知道李培刚突然出名。
《新世纪周刊》随后联系了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队医部。一名女士表示,李培刚不是男篮的队医或队医顾问,她不清楚为什么电视中会出现这样的头衔。队医或队医顾问的具体选拔要求,她建议去找李国平所长。记者后来数次拨打李国平的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
李培刚家
6月23日在几次寻找未果后,记者直接来到了李培刚所住的小区。
李家住在南四环某新型社区,小区规划住户八千户,规划人口三万人。小区内中小学校、幼儿园、老年大学、医院等一应俱全。中高档车较多,路边停放的有宝马、路虎、奥迪等。
问了四五位业主,均不知道李培刚的住址。小区物业说出于保护业主的考虑,也不能提供李的具体门牌号。
李培刚的儿子李小明(化名)就读某小学的国际部,记者因此向该校的学生打听。共问了三四十个孩子,有一半以上孩子说认识李小明(李小明跟着爸爸上过央视),但却不知道他家在哪。最后终于有个知道李小明家住址的小男孩愿意带记者过去。
寻找过程中,惊动了多位保安,他们纷纷劝记者离开。记者也只好玩起“躲猫猫”游戏。最后趁着保安放松警惕,跟着刷卡的居民溜进李家大楼。
在李家门口听到里面有吃饭、说话、收拾桌子的声音,其中明显不太会说普通话的男声应该是李培刚。记者轻轻敲门,里头本来正在说话,突然安静了。再敲,不应。记者站定,对着门缝大声说希望采访李培刚老师,里面仍然不应。撕了笔记本的三张纸,用圆珠笔写了一封希望能打动李接受采访的信,塞在他家门缝。过十几分钟后再次回到李家门口,发现信还在门上。叫门还是不应。记者只好离开。
截至发稿前,记者始终未能联系到“神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