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等六部委日前联合公告,要求禁止宣传、标识“无抗奶”后,作为“无抗奶”旗手的光明乳业表示,已逐步取消“无抗奶”的宣传。不过,在成都市场,一些牛奶企业并没撤回相关产品,部分企业仅仅将包装盒上原有的“无抗生素”标志,用新的标签粘贴遮挡。
成都多数超市并未下架
无抗奶是用不含抗生素的原奶生产的奶制品。行业一般把使用抗生素药物和停药后3~5天内的奶牛所生产的乳称为“有抗奶”。据有关资料记载,如果长期食用有抗奶会使人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或对有抗生素过敏的人造成伤害。有些国家规定有抗奶不得供食用,国际上已明确严禁使用含有抗生素的原奶。
光明乳业2002年在国内率先打响“无抗奶”的旗号,宣称全线产品将实现“无抗生素”。而近期,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公告,严禁在乳品标签、标识和广告中宣传“无抗奶”等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并要求各乳品生产经营和餐饮企业停止“无抗奶”生产经营活动。自2009年6月30日起,各有关监管部门将对此开始依法查处。
对于“无抗奶”的禁令,光明乳业公开表示,将会停止宣传,但对产品将实行“不下架不召回不退货”的原则。昨日,记者在成都王府井(600859,股吧)、红旗等超市发现,依然可以看见有“无抗生素”标识的光明系牛奶产品。红旗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尚未接到流通领域主管部门的通知,所以暂时不会下架。
而在王府井超市,光明等产品的标识已经看不见“无抗生素”的字样,但成都本土企业菊乐乳业的一款“农场鲜牛奶”包装盒上,用“欢迎参观菊乐农场”的不干胶标签遮盖住了“无抗生素”的字样。超市工作人员表示,以前的光明乳业的包装盒上也有“无抗生素”的字样,但最近两天已经全部消失了。
据了解,在上海的一些超市,光明新鲜屋包装上代表“无抗奶”的“绿色叶子”标识已经被“安心牧场”标识悄然替换。更换产品包装需要时间,光明似乎早有准备。
消费者犯糊涂为何不能标
“无抗奶”风波,让过去对这一概念一无所知的消费者明白了什么叫“无抗奶”。在王府井超市,一位正在买牛奶的范女士表示,她过去没有听说过“无抗奶”,现在终于明白了。自己买牛奶主要关注质量怎样,现在倒还希望能够分清楚哪些是无抗奶,哪些不是。
一位老太太也表示,自己以前没有特别留意“无抗奶”,但现在如果没有了标识,不知道该怎么区分。
正反观点
赞成方:借“无抗奶”宣传有忽悠之嫌
据卫生部监督局有关人士透露,取消“无抗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一些企业在牛奶中加入“抗生素分解剂”。这种物质名为β—内酰胺酶,能分解部分抗生素,一旦加入牛奶,“就检测不出抗生素了”。一些企业就利用这种手段制作“无抗奶”。
然而,β—内酰胺酶不属于国家批准的食品添加剂,上述企业的行为属于“非法添加”。
“添加β—内酰胺酶已经不对,再借此宣传产品,就更不对。”上述人士表示。所以,卫生部等部委决定叫停“无抗奶”。由于目前尚缺乏针对β—内酰胺酶的安全性评价,因此难以判断其对人体有何种危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