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的富人,富得不得了,你想象不来他的富裕。一个大老板坐着800万元的车去北京301医院看病,光发红包就发了100万。”郭宝成说,“神木全县的个人存款达320个亿,人均存款5万多元,这不包括那些老板将资金拿到外面的,但是这主要是富人的存款。”
以神木县城为界,城南和城北成为贫富的分水岭,城南没有资源而贫穷;城北则是富裕的代名词。有人形象地说,全县三分之一的人特别富裕,三分之一的人钱够花,剩下三分之一的人钱不够花。
这种贫富悬殊已经达到了危险的边缘,也让郭宝成等县领导提高了警惕。“你不想办法缓解、调节,社会还能安定?还想继续发展?”
早在2001年,作为县长,郭宝成10多天的欧洲考察,国外的高社会福利制度,令他赞叹不已,他也对自己的以后的执政理念有了一个新的定位。
后来在神木,流传着郭宝成在任县长时与原县委书记万恒“政见不和”的传言。当时,在建县医院还是盖县宾馆问题上,郭与万恒意见不一。
“在讨论中,万书记坚持建宾馆,我坚持原则上倾向于建医院。”郭宝成多年后解释说,自己为啥要建医院?当时建四星级宾馆,投资2亿左右,建起来,县财政养宾馆每年要花1000万,而宾馆是什么人享受?一是官,二是有钱人;但建医院是为一般百姓谋利益,特别是让农民享受到就近的优质医疗服务。
后来宾馆和医院同时上马,但宾馆中途停下了。因为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多数反对。而投资2亿元的县医院,进口了400万欧元的医疗设备,每个科室有洗澡室,有卫生间,比省上有名的大医院的环境还要好。
郭宝成50岁时成为县的一把手,这是他真正意义上按自己的理念和思路施政的开始。彼时,彻底缩小贫富差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谐发展成为他最紧迫的工作。他感到“贫富差距这么大,我们的政府不进行有效有力的调节,那是极大的失职”。
煤炭所带来的巨大财富,正使神木县变得“办事有了底气”。为此,郭宝成下了非常大的决心,来构筑和谐发展。
“郭宝成不太在解决个案民生问题上下很大功夫,他研究和注重的是解决倾向性、普遍性的民生问题。”一位熟悉他的下属如是评价。
长期在基层,让郭宝成自然就有一个平民的视角,而他对当下普通百姓的疾苦感受非常深刻。他的惠民政策的努力方向,一开始就紧盯普通老百姓的基本生存需求。
郭宝成认为,当下社会,农民很苦,现在普通市民也很苦,过去有供应粮,有许多福利待遇,但“现在尤其下岗工人,连农民都不如,很可怜”。
郭宝成称压在这些人身上的三座大山,一是上学问题,学费越来越贵;二是看病贵问题;三是造成农民、市民根本贫困的最大问题是在病。
他生动地打个比方:“若一个五口之家,有老人有小孩,还有两三万元的积蓄,算很小康,很圆活的家庭了。但只要中间有一个人得了一场大病,比如得了15万、20万才能治好的病,这家人就完蛋了,陷入一种绝望、特别贫困的生活境地。”
他没遗漏孤寡老人,特别是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因为凡是孤寡老人,或是有残疾人的家庭都是特困家庭。“把这三个问题解决了,绝对贫困现象就消灭了。”
于是,就出现了后来强力推行的被郭宝成称为3个“免费”的惠民工程。
“不是外人要我改我就改”
2008年9月,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陪同胡锦涛主席来神木考察时,其间特意问郭宝成:“你的富民政策还有哪些打算?”郭宝成答道,实行12年免费教育后,很快就要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和免费供养孤寡残疾人。李源潮欣喜地说,你的这个想法很好,但要把免费医疗的前因后果、制度设计搞好,我支持你。
据称,“全民免费医疗”本来定于今年1月1日实行,但因为县医院搬迁不就绪,最后延至3月1日实行。
在神木平民中,因为给百姓一直办实事,郭宝成近乎众口一词赢得了一任地方官的良好口碑。早在2008年5月27日一次农村调研中,郭宝成就作诗写道:“医病医贫医天下,徐徐大爱到人间”。他想做的,就是抹平少数富人与穷人之间的社会鸿沟。
因为“全民免费医疗”开国内之先河,其政策远远高于新医改方案的设计标准,立刻引来国内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但令郭宝成没料到的是,涉及受益群体最广的“全民免费医疗”却引来部分媒体的批评和质疑。
媒体大都肯定了全民免费的大方向,所诟病的主要是前述技术性问题。最尖锐的批评甚至将神木全民免费医疗称为“乌托邦试验”,认为只有医院是唯一赢家。
“我感到了舆论的压力。”郭宝成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上面也有不少的说法。郭宝成最后还是站出来,表示:要正视媒体指出的问题,积极完善“全民免费医疗”各项制度,坚定不移地将这一制度实施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