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宝成亲自到医院调查,一位住院的男子对他说,他是农民,住了5天医院,是五口之家的顶梁柱,每天赚100元,泡病号谁养活全家?于是,他就放心了。
“我们新的医疗办法方向没错,是受广大百姓广泛赞扬和拥护的,不是外人要我改我就改变,而且我们的财力游刃有余,所以继续实施。” 这位基层治理者遭遇尖锐的评价,有人说他大搞政绩工程,但他仍不改施政的意志。
郭宝成仍旧每天凌晨1时左右休息,早上6时半起床,还是爱下围棋,喜欢吃清水炖白菜。
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他定了六个字:创新、和谐、富民。
有时,郭宝成对下级出言不“逊”,事后,他当面作检讨,“你这件事做错了,但我骂你是不对的,当兵的,口有点粗,对不起。”
吃工作餐,面对话语谨慎、一脸敬畏的下属,郭宝成拿自己开涮,笑自己也是个“酒囊饭袋”。
郭宝成
郭宝成,男,1955年10月生,陕西定边人,研究生学历,1974年8月入党,1974年12月参加工作。
1974年12月-1980年1月武汉部队服役;
1980年1月-1981年3月定边县石洞沟公社农机站工作;
1981年3月-1982年2月定边县学庄公社任党委秘书;
1982年2月-1987年12月定边县委办公室工作;
1987年12月-1990年11月定边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1990年11月-1992年10月定边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1992年10月-1997年12月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1997年12月-2000年11月中共神木县委常委、副书记;
2000年11月-2005年9月中共神木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代县长、县长;
2005年9月-2008年10月中共神木县委书记;
2008年10月中共榆林市委常委、神木县委书记。
“我从没想过要当大官”
6月8日下午,神木县委书记郭宝成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时代周报:外界评价你是当代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是一个执政为民的真正实践者,您怎么看待这个评价?
郭宝成:这个说法太过了,说到那样一个标准实在太高了。但究竟我们是为谁执政,这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否则,一辈子就是一个糊涂官。我已经走过知天命之年,将近花甲之年,我在这个问题上非常清楚(哈哈)。
时代周报:您推行的“全民免费医疗”,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称您是作秀,是一个乌托邦,您怎么看?
郭宝成:实行“全民免费医疗”,我感到欣慰一点的是,我们的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特别那些大病患者,常年已经看不起病,等死的人,是我们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我们的“全民免费医疗”实施之前调研了一段时间、设想更早。我们的惠民工程是一项化解贫富差距、解决百姓实际问题的大战略,这是符合神木县情和实际规律的,我们一直是有序推进着。比如我们的12年免费教育,财政支出1.6亿元,比“全民免费医疗”的支出还要多,我们的经济增长,跨越式发展平均50%的速度发展,实实在在的,根本不需要搞那个政绩工程。
有人问我,你不是作秀,那你到央视干什么去了呢?我说,是央视他们请我说话,我又没想跟他们说话,再说,央视是作秀的地方吗?我今年55岁了,我还给谁作秀?
时代周报: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为什么外界反应有这么强烈的反差?
郭宝成:中国几千年来都不给农民报销医药费,我们做了件破天荒的事,总有人会感觉不习惯、不应该。第一个吃螃蟹,有争议,这是非常正常的。其实,我不明白的是,官员坐高级车,大吃大喝,一夜花几千块钱,这些大家都像是默认了,而且,如果盖一栋楼,修一条路,又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建起来了,也许还没争议,为什么要对全民免费医疗有意见呢?
我在神木工作了13个年头,当过3年的县委副书记,6年县长,3年的县委书记,长期在陕北贫穷的地方工作,神木人以前非常穷,过去走西口,吃不起饭,这里的和我一样大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吞糠咽菜长大的,老百姓可怜得很,一年吃不上3顿白面。我想,现在我们有理由、有能力还富于民,让百姓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时代周报:执政为民是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为官者的基本的原则,在基层实践中,为何它却像是个很稀有的思想?
郭宝成: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老百姓说,官比驴多,官真的比驴多,这个话不假。5000年间皇帝多得数不下,老百姓记得就是那么几个有名的皇帝,但从古至今,小县官也有记下来的,千古留名不一定要做多大的官,我的利的思想不严重,我还有留名的思想,你说我是私心,也算私心。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嘛。我马上到退休的年龄了,退二线后,老百姓说老郭不错,给我们干了许多事情,我们经济发展了,我们老百姓享受一个好一点的生活环境,这不就对了?
我的做法跟中央的政策完全一致的,该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一致的,第一是为发展,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发展依靠谁?为了谁?发展的成果应该让谁去享受,这是我的想法,有了这个想法,去留无意,升也好,降也好都不会在意。一旦让我干,我就按我这一套思路施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