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司长姚宏:
“3年后力争参保率90%”
让全体国民都能享受到医疗保障,参加医疗保险,是这次医改提出的一个非常明确的任务目标。此次医改提出要求在3年3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要达到90%以上。目前,我国拥有13.3亿人口,3年后,参保人数要达到12亿才完成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任务。
去年参加新农合的人数是8.15亿,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口是3.18亿,加起来不到85%的人口参加了医疗保险。今年要通过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等重点措施,加快推进医疗保险的扩面速度,希望参保人数能够达到88%。相信通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90%以上的参保率3年后是有可能完成的。
另外,在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管理的政策中,对于民营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是同等对待的。民营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要想成为医疗保险的定点医疗机构都必须符合医疗保险的相关规定,包括医疗费用的控制、医疗质量的管理、医疗服务信息的联网等等,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
我们现在正在全国推行参保人住院后个人只缴纳自己应缴的部分医疗费用,其他医疗费用都由医疗机构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直接进行结算的方式。用专业的话说,就是把过去的报销制改变成为社会化的管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和医院进行结算。这种办法现在在大多数的城市里,在住院医疗费的结算时已经可以实现。但是在偏远的小城镇和农村,在门诊医疗费用的结算中还要有一个过程。随着医疗保险管理逐步规范化和医疗保险网络信息系统的逐步建立,医疗保险直接结算办法将会逐步实现。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副司长余功斌:
“新增8500亿政府投入有五大用途”
根据《意见》确定的各项政策,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未来3年用于医改5项重点工作需各级政府新增投入8500亿元。在这笔资金中,中央政府投入约占40%。按照《意见》提出的要求,将逐步提高“两个比重”,一是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二是要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这就要求我们各级财政部门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卫生的投入力度。
这笔钱将投入到5项重点工作之中:一是支持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比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从明年起每人每年提高到120元,也就是说在今年每人每年80元的基础上提高40元。另外,要支持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二是支持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三是支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建设。四是支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支持按国家规定的项目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今年人均补助标准不低于15元,到2011年要提高到不低于20元。支持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国家计划免疫、重大传染病防治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保障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所需经费,并将其按规定取得的服务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五是支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落实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
新医改的六大亮点
推行“政府购买服务”
完善政府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机制,“对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所有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地都可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核定政府补助”。
这意味着我国财政投入机制的重大转变,通过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变“养人办事”为“办事养人”,可以有效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机制的转变。
专家认为,所谓“购买服务”,即指政府基于某种考虑,为某些公共服务,如公共卫生服务、某些基本医疗服务,全额或部分埋单,但具体实施是通过竞争的方式,向所有符合资质的服务提供者购买服务。
通过实施“购买服务”,不论是公立还是民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要你为居民提供了高效、优质、便捷的公共卫生服务,政府就通过公共财政替居民埋单,投入效率大大提高,形成群众、政府和机构三方受益的局面。
新增卫生资源重点投向农村和社区
《意见》要求,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医疗机构要逐步进行整合,严格控制大型医疗设备配置,鼓励共建共享,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意见》提出,新增卫生资源必须符合区域卫生规划,重点投向农村和社区卫生等薄弱环节。我国将科学制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各级医院建设与设备配置标准,加强区域卫生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的衔接,建立区域卫生规划和资源配置监督评价机制。
基本药物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加快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同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