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毛泽东自身咳嗽不止的病情,以及中西医两种手术的对比和分析,唐由之越来越感觉到这次分量极重的手术有可能落到自己肩上。后来,党中央经过再三研究,把毛泽东的白内障手术交给了中西医结合的唐由之。这时唐由之开始失眠,血压也升高,专家组里同仁医院的同行帮他检察了眼底,发现是高血压性眼底出血。
等待手术的几个月里
党中央虽然决定了用中西医结合的针拨术给毛泽东治疗白内障,但毛泽东本人却不同意,失明一年多来,他没有停止过思考,虽然看不见了,却并不影响工作。毛泽东的书房里,一直放着新中国生产的第一块“上海牌”手表,他自己用不着看时间了,就把手表拿出来给大家用,他想知道时间,问一下身边工作人员。没有任何迹象表示,他急于复明。
党中央把劝说毛泽东做手术的任务交给唐由之,让这位大夫给领袖讲解白内障产生的机理,药物治疗在哪些情况下有效,为什么他现在的膨胀期就必须做手术治疗,西医怎么做、中医怎么做。
但是毛泽东并不太愿意接受手术。不光是眼部手术,他身边工作人员也告诉唐由之,毛泽东对医生的话,都是会打很大折扣才相信的——或者十句里他只信三句。他提倡调动自身的免疫力来对付疾病。面对这样的患者,唐由之只能另想办法。
在与本刊记者的交流中,唐由之笑着承认了自己还是使用了心理战术的:“使用心理学嘛,我那是为了做通他的思想工作嘛”,83岁的唐由之更习惯于用他们那个年代常用的“思想工作”这个词。到了1975年,唐由之用了两句唐诗,终于初步说服了毛泽东同意用“金针拨障”治疗白障,他说:“盒中空燃决明丸”,是唐朝人在说有了病要吃中医的药丸,这首诗是白居易叙述中医眼科的诗,全诗为:“案上漫铺龙树论,盒中空燃决明丸,人间方药应无用,争得金篦试刮看。”
唐由之用来说服毛泽东的另一句唐诗是“金针一拨日大空”,就是用中医的金针把白内障拨除掉,才会豁然开朗。唐由之专门拣出这两句说给毛泽东,就是告诉他,现在要用针拔了,光吃药是没有用了。对中国古典文学造诣深厚的毛泽东听到这里笑了起来,算是接受了中医的治疗方案。
毛泽东同意手术后,为了给他提供最合适的手术设备和器械,周恩来又派唐由之到上海、苏州等地,设计定制了一套专门用于毛泽东手术的中医及西医器械。
唐由之的夫人陆丽珠介绍说:“毛主席身高一米八多,比他高,他一米七八,所以为了让毛主席上下手术床更方便一些,手术中各种设施都更接近毛主席的需要,还要给他设计一套符合人体工程的设备,也包括手术器械。”当本刊记者问起,做针拨的针,是不是中医传统医书中记录的金针时,唐由之夫妇笑了,说:“针是不锈钢的,不是金针,针是在针拨术研究时特别设计的。”
从第一次会诊接触毛泽东的病情,到最后实施手术,前后共用了十个月的时间。
毛主席重见光明
1975年7月23日,是给毛泽东动手术的日子,手术室就是他的书房。事前多天,唐由之已经让人悄悄把书房里的东西搬到了外面,对书房进行了无菌消毒。到了晚上十一点左右,毛泽东还没开口说可以手术,书房外的医护人员们都推举唐由之进去问问。
唐由之问:“主席,您考虑好了没有?”毛泽反而问了他一句:“你都准备好了?”这样一对话,好像这天的手术能够按计划进行了。当得知唐由之准备好了,毛泽东又问了一句“没有缺点?”唐由之照实说:“有,我给您冲泪道的时候,您头在沙发上动了一下,我知道有一些疼,因为麻醉没有弄好。”毛泽东爽朗地哈哈一笑:“做”。
四分钟使毛泽东复明
毛泽东的眼睛很大,眼球也比常人的大一点,唐由之把面前的病人当成一位普通患者,开始他已经做过数千次的手术。毛泽东正在听唐由之跟他说话,正在解释为什么要给他加盐水,盐水流入口中时会有点咸,都消过毒入口也没关系。当他听到唐由之说把这只眼包起来手术就做好了时,手术已经做好了。前后只有四分钟。唐由之扶他起身时,老人家以为还没有做呢。
唐由之扶着毛泽东回到他平时习惯的位置上,看到了周恩来、邓小平和一排人。他想向信任他的周恩来汇报手术,但周恩来早已把手术全过程看在眼里了,说“你去看好毛主席”。
这一夜,和接下来的一天,唐由之就守在毛泽东旁边。随时防止感染和出血,周恩来听说唐由之亲自值班护理,很放心。
毛泽东眼前蒙着纱布睡了两个小时,子夜时分醒来,呐呐地说了什么。但是他听不懂,毛泽东就请张玉凤拿来笔和纸,写出了鲁迅那首诗: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唐由之说,“主席,送给我吧”。毛泽东说“好,我给你签一个字”,就送给了唐由之。
眼睛一好就不听医生话了
|